脊柱疾病是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、各种职业都不能幸免的问题。脊柱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,根据这些特点需要采取不同保健。
保健要点:自然成长,注意异常。
保健要点:纠偏扶正,早期调整
保健要点:习作规律,运动休闲
保健要点:真爱自己,忙里偷闲
脊柱特点:大约35到60岁,人的脊柱将处于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的高峰阶段,尤其是突显椎间盘的退变问题。其中纤维环由于历经几十年的磨损,形成许多劳损性破坏,而髓核弹性却依然没有明显减少。就好像时至暮年的老马仍然搭载着壮年时的负荷,很容易被累垮的。临床医生认为此阶段是椎间盘问题的高发年龄。
保健要点:少食多餐,运动适度
脊柱特点:过了60岁后,髓核水份迅速减少,很快就会出现了髓核退变与纤维退变的重新平衡,反而比较少出现椎间盘突出问题。但由于椎间盘及韧带组织的纤维化和钙化,整个脊柱的脆性增加,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危险增加。所以老年患者经常会因为一次轻度的跌倒、甚或稍微剧烈的运动而出现胸腰椎的椎体骨折。其次,老年患者的急慢性关节问题也很常见。由于骨质结构的严重退变。
此阶段老年运动应注意:
(1)间断运动,少食多餐:最好以晨练为主。
(2)控制运动强度: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来设定运动量。选择健身性体育活动,但要慎重选择竞技体育活动。各种球类等大运动量的训练要十分小心。毕竟老年人骨质相对疏松,韧带张力差。
(3)减少制动,增加活力:许多老年人先从精神上开始“认老”,选择书法、绘画等平心静气的自娱项目,以修身养性。但是静多动少,反而出现易出现脊柱问题。